原创芭蕾舞剧《梦幻天涯》剧照
??晨光穿透三亚海湾的薄雾,将海浪染成碎金。14岁的阿华屡屡从冲浪板上跌落,咸涩的海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就在这朦胧的视界里,头戴鹿角发箍的少女甜甜踏浪而来,阳光在她周身镀上一层金边。这个带有些许电影质感的开场,拉开了一部芭蕾舞剧的序幕,也开启了一段关于勇气、友谊与文化认同的民族化芭蕾叙事。近日,海南省演艺集团与海南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打造的海南首部原创儿童芭蕾舞剧《梦幻天涯》在海南艺术职业学院上演,77名芭蕾专业学生绷直足尖在黎族文化浸染中翩跹起舞,让热带雨林的自然与人文气息不断流淌出成长的力量。
??教学:以剧目“分阶式”舞蹈段落模式,优化舞蹈专业的课程梯度设计
??梦中的阿华身处于椰树林中,在化作小鹿的甜甜引领下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小鹿、青蛙福娃、蝴蝶、大黄蜂等都对他热情相邀,阿华时而在小鹿的竹竿舞中雀跃,时而加入小青蛙的嬉戏中,时而与小蝴蝶一起翩跹起舞。然而,快乐的氛围被神鸟阿和与阿甘遭遇困境中断,被赋予大力神力量的阿华勇敢加入战胜藤蔓怪兽……
??梦幻世界充满趣味的情节,给舞蹈提供了充分的“可舞性”,这让作为教学剧目的作品有了广阔的舞蹈发挥空间。“创作中,我们构建了分层教学的系统化框架,即针对中专学生6个年级的能力差异,设计剧目‘分阶式’舞蹈段落:低年级以模仿‘青蛙舞’‘大黄蜂’等动物为主,侧重集体律动培养节奏感;中年级强化如‘林中小鹿’的技巧复合性和协作能力;高年级挑战如‘蝴蝶领舞’独舞和‘神鸟双人舞’等有情感表达深度和技术难度的舞蹈。这样,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舞蹈,在各自的能力范围中提高专业技术和表演水平,并检验教学水平,同时促进教师教学和创排的综合能力。”该剧的编剧、总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芭蕾舞系教授杨越说。
??“将课堂展示发展成一个剧,让孩子在不同的天地里认识自己、认识身体、认识芭蕾、认识海南这片土地,用西方舞蹈语言和自己家门口的文化元素诠释他们的梦想和青春,书写生命趣味、色彩和张力,这是最可贵的!”在演出期间举办的研讨会上,作为海南芭蕾教育初期的开拓者,海南省歌舞团原团长、一级编导彭煜翔说出了与会专家们的共识。他表示,杨越将教学放在第一位,创作大胆地融入黎族打柴舞等诸多海南非遗元素,但始终没有离开芭蕾舞教学中的“开绷直立”,扩大了创新视野,这种尝试难能可贵。
??在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芭蕾舞团原团长曲滋娇看来,相对当前舞剧创作尤其是芭蕾舞剧创作,《梦幻天涯》以儿童芭蕾舞剧来定位应是其突出特色,凸显其教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演出让我看到学生们正在从课堂向舞台延伸,逐渐塑造出了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以此展示学习成果,同时找到教学方面的不足,不断改进和飞跃,让教与学相辅相成。”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舞协副主席颜业岸说。
??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舞蹈系学成归国任教的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主任常宝分享道:“在我看来,俄罗斯和中国芭蕾舞实践都注重创新,但创新往往是在传统的创作理论基础上实现的。我的导师在教授我们时始终强调交响芭蕾和话剧芭蕾的创作理念,《梦幻天涯》的创作中这两种手段都运用了,既保留了古老的编创形式,又彰显中国风格,体现出创新探索。”
??“强化‘研学’‘研教’‘研创’‘研表’是杨越此次创作的核心定位。”中国舞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郭磊感叹,面对资金的“捉襟见肘”,杨越带领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音乐道具等问题。“比如她自己动手用世界名曲剪辑完成作品的音乐制作,用自己在青皮林等地拍摄的照片做背景视频,在网上购买绸布带领老师和学生一起缝制海浪道具,制作冲浪板等代替道具,着力在舞蹈技艺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意识等综合素养和能力。这种教育教学的理念、观念、方法传递和实践,使得这一创作的过程可能比结果更重要。”
??传承:只有在每个地域生根发芽,芭蕾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1964年诞生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是中国芭蕾民族化的里程碑,也在琼州大地上播撒了特殊艺术基因,更让人对这一热带海岛产生了“芭蕾情结”。正如“斗笠舞”“黎族舞”与足尖芭蕾彼此融合并行不悖,这种从“学习西方”到“对话世界”的创新勇气,正是《红色娘子军》留给海南宝贵的人文精神。由此,当我们看到今天《梦幻天涯》的舞台上,主创们以黎族打柴舞的节奏重构芭蕾韵律、用黎锦技艺织就孩子们的芭蕾梦想时,或许亦可感受到芭蕾的足尖早已在这里划出了具有传承意味的文化年轮。
??“我最早认识海南是小时候通过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观演和学习,也是从这部剧认识并爱上了芭蕾,开始了至今40余年的芭蕾艺术之路。”杨越介绍,从指导芭蕾教学到受聘客座教授,16年着力为海南培养芭蕾人才的同时,她很希望创作富有海南特色又适合中专孩子表演的芭蕾作品,并以此锻炼自己正在教授的和已经成为海南职业艺术学院的芭蕾舞教师的研究生们,才有了《梦幻天涯》。“我希望探索芭蕾创新,并赋予舞剧文化传承性和可持续性的表演训练功能。”杨越说。
??“本剧创作是我们‘以演促教’‘以演促学’的职业教育理念的践行。”海南艺术职业学院主要负责人莫青桥说。他介绍,作品融入了多项非遗元素。其中被誉为纺织业“活化石”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有“五指山艺术之花”美誉的“黎族打柴舞”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甘工鸟的传说”作为口头传承非遗,则是黎族歌颂爱情的“千古绝唱”。无论是探索芭蕾的民族化还是传承海南地域文化的艺术载体,优秀的教学剧目不应该仅在校园围墙内展示,我们有责任打磨提升让其有更好更广的展现。
??“中国有剧场的城市我几乎已经走过一遍,不免感慨舞蹈的普及程度和受众面还不够,尤其是芭蕾。只有让其在每个地域生根发芽,芭蕾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梦幻天涯》让我们看到了芭蕾的梦幻已经到‘天涯海角’了。”中央芭蕾舞团一级演员、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副主任李俊说。他也希望该剧在守正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更深层地结合海南当地民族舞进行艺术实践。
??“在舞台上,我看到的是用小小足尖丈量海南的梦幻天涯。”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赵玺昌表示:“这部剧的创作不仅将教学研究融入其中,而且以原创形式融入地域文化,无论是椰林、蝴蝶谷等自然风景,还是织锦舞、打柴舞和大力神之舞,都散发着海南文化独有的气息。我们非常需要这样具有国际化可能的文化名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一审:邢慧瑜
??二审:李星光
??三审:汪 ?红
?
上一篇:
下一篇: